6、監控量測的方法及手段
對量測測點的科學布置是監控測量方案設計的又一關鍵問題。本次監控重點監測圍巖質量差或局部不穩定塊體、節理或地下水發育地段,以及特殊工程部位(如洞口處)。監測點的安裝埋設應盡可能靠近隧道掌子面,以便盡可能完整獲得圍巖開挖后初期力學形態變化和變形情況。具體量測方法如下:
6.1 必測項目
(1)地質及初期支護狀況觀察
已施工區段觀察每天進行一次,內容包括噴射混凝土、錨桿、鋼架的狀況。每次觀察除進行相關的記錄外,均進行數碼拍照,并及時整理成檔。
(2)拱頂下沉量測
測點布設:
拱頂下沉量測是在隧道開挖毛洞的拱頂及軸線左右各
(3)水平收斂位移量測
l 測點布設:
水平收斂位移量測是最基本的主要量測項目之一,各測點在避免爆破作業破壞測點的前提下,盡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設,一般為0.5~2m,并在下一次爆破循環前獲得初始讀數。初讀數在開往后12h內讀取,最遲不超過24h,而且在下一循環開挖前,完成初期變形值得讀數。
在預設點的斷面,隧道開挖爆破以后,沿隧道周邊部位分別埋設測線、測樁,測樁埋設深度

(4)錨桿軸力量測
采用錨桿軸力計進行量測,在錨桿待測部位并聯焊接軸力計,焊接時應對軸力計采取降溫措施。錨桿量測的數量根據現場情況確定。
錨桿拉拔力測試采用錨桿拉拔儀。
錨桿長度及砂漿飽滿度量測采用MJ-2錨桿檢測儀。
6.2 選測項目
以下監測項目根據實際需要布置,見圖6.2
用于監測隧道圍巖的徑向位移分布和松弛區域范圍,獲得決定錨桿長度的判斷資料、隧道每一量測斷面布設3—5組測點。
l 儀器設備
多點位移使用4點鉆孔伸長計進行量測。它由四個鉆孔錨頭、四根量測鋼絲、一個測筒、四個電感式傳感器和它的量測儀器—數字位移計組成。
l 測點安裝
①在預定量測部位,用特制直徑
②矯直鋼絲,并截成預定長度,將鋼絲連接在鉆孔錨頭上;
③ 把錨頭末端插入安裝桿,然后將錨頭推進到預定深度,在操作時要注意定向,避免安裝桿旋轉,千萬不能將安裝桿后退,以免安裝桿和錨頭脫落;
④緊固錨頭,若用楔形彈簧式錨頭,則用30~50公斤力拉鋼絲,如果錨頭不滑動,即可認為錨頭已經鎖緊;若用壓縮木錨頭,則等待壓縮木吸水膨脹后,亦用30~50公斤力拉鋼絲,若拉不動,則可認為錨頭已經緊固;
⑤重復以上2、3、4操作步驟,安裝剩余錨頭,每根鋼絲必須穿過楔形彈簧式錨頭上的環或壓縮木錨頭中間的鐵管,要注意避免鋼絲互相纏繞;
⑥把與各錨頭連接的鋼絲分別穿過測筒上的各個導桿,并把測筒的上筒用固定螺絲、木楔及水泥砂漿固定在孔內,然后拉緊鋼絲,并用螺母夾緊在各個導桿上,這時要注意調整導桿距離,使之有
⑦把下筒與上筒相接,并用木楔塞緊,若是電測下筒,還需仔細安裝,調整電感式位移傳感器的量程,并引出電纜,蓋上蓋板。當試驗點離開挖面很近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以防止爆破飛石損壞電纜及測筒;
⑧開始初讀數(如果用百分表測讀,應每次打開蓋板)。為保證讀數的穩定性,第一次讀數的建立應不小于24小時;
⑨ 開始階段,每天應至少進行一次測度測讀,隨著開挖面的遠離,測讀間隔時間可以酌情延長。
l
將鉆孔伸縮計測筒上的電感式位移傳感器與數字位移計連接,并打開位移計電源開關,即可進行讀數。然后根據實際位移與讀數的標定數字回歸方程,即可算出鉆孔伸縮計四個測點的實際位移。
注:洞內埋設則改為機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