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橋梁工程變形監測
一、概述
大型橋梁,如斜拉橋、懸索橋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在我國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這種橋梁的結構特點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這類橋梁的施工測量中,人們已針對動態施工測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經驗。在竣工通車運營期間,如何針對它們的柔性結構與動態特性進行監測也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另一問題。盡管目前有些橋梁已建立了了解結構內部物理量的變化的“橋梁健康系統”,它對于了解橋梁結構內力的變化、分析變形原因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達到橋梁安全監測之目的,了解橋梁的變化情況,還必須及時測定它們幾何量的變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橋梁健康系統”的同時,研究采用大地測量原理和各種專用的工程測量儀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橋梁的監測系統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變形監測內容
根據我國最新頒發的“公路技術養護規范”中的有關規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橋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為柔性梁的特點,橋梁工程變形監觀測的主要內容包括:
1) 橋梁墩臺沉陷觀測、橋面線形與撓度觀測、主梁橫向水平位移觀測、高塔柱擺動觀測;
2) 為了進行上述各項目的測量,還必須建立相應的水平位移基準網與沉陷基準網觀測。
三、系統布置
1)橋墩沉陷與橋面線形觀測點的布置
橋墩(臺)沉陷觀測點一般布置在與墩(臺)頂面對應的橋面上;橋面線形與撓度觀測點布置在主梁上。對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線形觀測點還與斜拉索錨固著力點位置對應;橋面水平位移觀測點與橋軸線一側的橋面沉陷和線形觀測點共點。
2) 塔柱擺動觀測點布置
塔柱擺動觀測點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頂部、上橫梁頂面以上約1.5m的上塔柱側壁上,每柱設2點。
3)水平位移監測基準點布置
水平位移觀測基準網應結合橋梁兩岸地形地質條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觀測點的布置與觀測方法,以及基準網的觀測方法等因素確定,一般分兩級布設,基準網布設在岸上穩定的地方并埋設深埋鉆孔樁標志;在橋面用橋墩水平位移觀測點作為工作基點,用它們測定橋面觀測點的水平位移。
4)垂直位移監測基準網布置
為了便于觀測和使用方便,一般將岸上的平面基準網點納入垂直位移基準網中,同時還應在較穩定的地方增加深埋水準點作為水準基點,它們是大橋垂直位移監測的基準;為統一兩岸的高程系統,在兩岸的基準點之間應布置了一條過江水準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