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監測操作規定
1、總則
1.1 為了統一基坑監測技術規格、監測方法、監測參數,以確保基坑監測資料的成果質量,特制訂本規定。
1.2 本規定適用于各種基坑的監測工作,亦可作為此類基坑監測技術操作方案制定、現場監測質量監督及成果檢查驗收的依據。
1.3 基坑監測工作應以基坑監測方案為依據,監測人員應按方案指定的方法和設備完成測試工作。
1.4 基坑監測時,除符合本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現行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
2、基坑監測操作流程
2.1 基坑監測前期工作
指監測人員在接到任務書及監測方案至進場監測這一階段的工作。包括現場踏勘、對擬投入使用的設備進行檢查及選用符合技術要求的儀器、設備、監測材料等。
2.2 現場監測工作
指在現場監測中所進行的一切工作。包括:監測元件的埋設安裝、測試、儀器的檢查、數據的采集和整理等工作。
3、土壓力量測
3.1 一般規定
土壓力量測主要是指量測作用在擋土墻即圍護墻體上的側向土應力。
3.2 設備和儀器
土壓力量測主要的元件為土壓力盒,采集數據的設備為數字式頻率儀。
3.3 埋設與安裝
土壓力量測前,應選擇合適的土壓力盒。土壓力盒的傳感器的量程應滿足被測壓力范圍要求,其上限可取最大設計力的1.2倍;分辨率不大于0.2%(F.S),精度為±0.5%(F.S);穩定性強、堅固耐用、防水性能好,并具有抗震和抗沖擊性能;匹配誤差較小。在現場量測中,接受多采用袖珍式數字頻率接收儀,使用攜帶方便,量測簡便快捷。
監測點的布置首先應該考慮監測目的和要求。把測點布設在有代表性的結構斷面和土層上。
土壓力盒埋設于壓力變化的部位即壓力曲線變化處,用于監測界面土壓力。土壓力盒水平埋設間距原則上為盒體間距的3倍以上(≥
(1) 在施加土壓力盒預應力前,把土壓力盒的電纜引至方便正常測量時為止,并進行土壓力盒的初始頻率的測量,并記錄在案。
(2) 施加在土壓力盒預應力達設計標準后即可開始正常測量。
(3) 變量的確定:一般情況下,本次土壓力測量與上次同點號的土壓力的變化量,與同點號初始土壓力值之差為本次變化量。使用數字式頻率儀對土壓力盒進行數據采集,填入監測日報表中,并填寫成果匯總表及繪制土壓力變化曲線。
4、支護結構內力的量測
4.1 一般規定
支護結構內力的量測是指深基坑工程中采用的圍護墻(樁)、支錨結構、圍檁及防滲帷幕等支護結構的內力(應力、應變、軸力與彎矩等)。
4.2 儀器和設備
支護結構內力的量測的所選用的元件對于不同的測試對象分別為鋼筋測力計、反力計(又稱軸力計)、表面應變計等,數據采集設備為數字式頻率儀。
4.3 埋設與安裝
支護結構內力的量測前,根據不同的測試對象選擇相應的應力元件(鋼筋測力計、反力計(又稱軸力計)、表面應變計等)。應力元件的量程應滿足被測壓力范圍要求,因大于設計力的1.2倍;分辨率不大于0.2%(F.S),精度為±0.5%(F.S)。在現場量測中,接受多采用袖珍式數字頻率接收儀,使用攜帶方便,量測簡便快捷。
監測點的布置首先應該考慮監測目的和要求。根據不同的監測對象選用相應的應力元件(鋼筋測力計、反力計(又稱軸力計)、表面應變計等)。
鋼筋測力計安裝有:碰焊法和綁焊法兩種;碰焊法:可用連接桿與鋼筋先碰接,然后與鋼筋測力計連接,連接后再制鋼筋籠;綁焊法:準備與鋼筋主筋直徑相同的的鋼筋若干,長度一般為:25~
(1) 在施加鋼筋測力計預應力前,把鋼筋測力計的電纜引至方便正常測量時為止,并進行鋼筋測力計的初始頻率的測量,并記錄在案。
(2) 施加在鋼筋測力計預應力達設計標準后即可開始正常測量。
(3) 測試值宜考慮溫度變化的影響。
(4)變量的確定:一般情況下,本次支撐內力測量與上次同點號的支撐內力的變化量,與同點號初始支撐內力值之差為本次變化量。使用數字式頻率儀對鋼筋測力計進行數據采集,填入監測日報表中,并填寫成果匯總表及繪制支撐內力變化曲線。
反力計(又稱軸力計)的使用場合比較多,儀器的工作及施工條件不完全一樣,下面主要針對支撐反力測量的安裝情況進行敘述。
(1) 由廠家配套提供的反力計安裝架,安裝架圓形鋼筒上沒有開槽的一端面與支撐的牛腿(活絡頭)上的鋼板電焊焊接牢固,電焊時必須與鋼支撐中心軸線與安裝中心點對齊。
(2) 等待冷卻后,把反力計推入焊好的安裝架圓形鋼筒內并用圓形鋼筒上的4個M10螺絲把反力計牢固的固定在安裝架內,使支撐吊裝時,不會把反力計滑落下來
(3) 把反力計電纜妥善地綁在安裝架的兩翅膀內側,使鋼支撐在吊裝過程中不會損傷電纜。把反力計的電纜引至方便正常測量時為止。
(4) 鋼支撐吊裝到位后,即安裝架的另一端(空缺的那一端)與圍護墻體上的鋼板對上,反力計與墻體鋼板間最好再增加一塊鋼板
安裝示意圖